>百科大全> 列表
甲骨文的基本概念和起源
时间:2025-04-14 00:28:44
答案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也称为“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它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及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载体。甲骨文因镌刻、书写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这一地区曾是商代后期商王盘庚至帝辛的都城,史称为“殷”。 商灭国,遂成为了废墟,后人便以“殷墟”名之。因此,甲骨文也称“殷墟文字”,其内容绝大多数是王室占卜之辞,故又称“卜辞”,或“贞卜文字”。

甲骨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朝晚期,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商朝统治者迷信鬼神,其行事以前往往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这些龟甲和兽骨在经过加热后会出现裂纹,占卜者会根据裂纹来判断吉凶。之后,他们会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从而形成了甲骨文。

通过甲骨文,人们可以了解到三千多年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料,它是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字的重要资料。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语言学家。

推荐
Copyright © 2025 一眼知识网 |  琼ICP备2022020623号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