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堪称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易经的思想是唯物的,不讨论神灵,讨论的是自然哲学。易经也讨论吉凶祸福,但是这种吉祥不吉祥,是由人的行为所造作的,是人自己召来的。这种自然哲学和因果律的思维对后面中国人的文化有很大的影响。
《矛盾论》:本书是作者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在《矛盾论》中,毛泽东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规律。
《老子》:《老子》,又称《道德经》《道德真经》《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 章在前,第 38 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 81 章。
《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的。《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之一。
《孙子兵法》:又称《吴孙子兵法》《孙子》《孙武兵法》,由孙武撰写。孙武,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