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题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再讨论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这篇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详细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节这几天,其他日子则一笔带过。这样写的好处是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使读者对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
解析:时间顺序是记叙文常见的写作顺序之一,能够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作者在《北京的春节》中,通过详细描述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展现了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和传统习俗,同时也使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课后题 2:找出课文中描写孩子们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再联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答案:课文中描写孩子们过春节的部分主要在第 4 自然段和第 7 自然段。在实际生活中,我会和家人一起打扫房屋、购买年货、贴春联、包饺子、守岁、拜年等,还会收到长辈给的压岁钱。
解析:此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北京孩子们过春节的方式,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分享个人的春节经历。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课后题 3: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 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答案: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使用了一些具有北京特色的方言词汇和表达方式,如“零七八碎儿”“杂拌儿”“玩意儿”“闲在”等。这些词语不仅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北京的春节习俗,还体现了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
解析:老舍作为一位著名的“京味儿”作家,他的作品中充满了浓厚的北京地方特色。通过分析加点词语,我们可以体会到老舍运用北京方言和口语表达的独特魅力,使作品更贴近生活,具有亲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