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山救沈"是一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原文是“围魏救赵”,讲的是战国时期齐国帮助赵国解围的故事。具体来说,这个成语描述的是一种用包围敌人的方法来解救盟友的策略。
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赵国受到了魏国的围攻,向齐国求援。齐国派兵前去救援,但并没有直接攻击魏国,而是采取了围魏救赵的策略,即齐国军队包围了魏国的首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迫使魏国撤回了围攻赵国的军队,从而达到了解救赵国的目的。
这个成语后来被广泛用来形容用巧妙的方法,从侧翼或背后给予敌人压力,迫使对方撤退或解除对盟友的威胁。在现代汉语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采取间接手段,解决某一问题或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