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筵,又称春宴、春酒、春会,是中国民间岁时风俗。指的是在立春日或立春后,亲戚、朋友、邻里之间,会选择一个吉日来互相宴请,称作“春筵”或“春宴”。这种习俗在唐宋时期就已流行,据宋代吴自牧《梦粱录》记载:“立春日,士大夫家皆以果蔬、糕饼、酒炙而食,谓之‘咬春’。”在明清时期,这种风俗尤为盛行。
在春筵上,通常会准备一些吉祥如意、寓意美好的食品,如春饼、春卷、春盘等,这些食物都寓意着春天的到来和新的一年的美好愿景。此外,在春筵上还会进行一些传统的庆祝活动,如赏花、赋诗、唱歌、跳舞等,以表达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新生活的向往。
总之,春筵是中国民间一种重要的岁时风俗,旨在庆祝春天的到来和新的一年的开始,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增进友谊的机会。